作者簡介:
袁龍,筆名寒星。系中國石油作家協會會員。已在各級刊物發表詩歌500多首。散文、小說、通訊30多萬字。已出版詩歌、散文、小說選集《流動的情緒》《熱土》《等愛的秋天》等部著作。
讓色彩升騰在經緯與夢幻之間
——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高作慶的藝術人生
口袁龍
2016年12月23日。北京。裝扮一新身披辭舊迎新節日盛裝的民族文化宮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作為中國工藝美術界迎接2017年新年獻禮的名為“大匠丹青”的首屆全國工藝美術界書法繪畫大展開幕式如期在這里隆重舉行。中央電視臺、《人民美術報》、“琉璃廠在線新聞”等多家駐京的國家級新聞媒體,相繼播發了這條消息。
首屆全國工藝美術界書法繪畫大展一共分為“群賢畢至、大匠丹青、藝院芬芳、筆歌墨舞”四個部分。其中,第二部分即“大匠丹青”部分主要展出由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傳人、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創作的入選優秀作品。
由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畫家高作慶的創作的一幅四尺全開花鳥圖《相伴荷池(中國畫)》被放置在展廳第二部分的醒目位置。幾位長久佇立在這幅畫前觀摩的參觀者,對這位畫家精湛的技藝,惟妙惟肖的表現形式和濃淡相宜的繪畫手法大加贊賞。我曾經也仔仔細細地觀摩了這幅中國畫的原作,與他們的看法大致相同。在整幅畫面中,濃淡相宜的荷葉,盛開的荷花,淺淺的荷池,兩只相依相偎等待覓食的小鳥,渾然天成。使她在充滿生活氣息層次分明的渲染力的同時,又具有鮮活的栩栩如生之意境!
然而,他們怎么也沒有想到,創作這幅《相伴荷池》的中國畫畫家,既沒有上過美術學院,也沒有進過正規的科班深造,出色的繪畫技巧和扎扎實實的基本功功底,全新的創新創意的繪畫手法,全在于自己幾十年一直堅持不斷探索,不斷實踐和善于攻堅克難的結果!
歲月蹉跎
高作慶的祖籍在湖北省鄂州市葛店鄉。是一個令他始終充滿回味的今生有緣卻從來都沒有媒過面的爺爺奶奶的故鄉。
1952年6月,高作慶出生于位于重慶市南岸區彈子石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所屬的被服廠的家屬區。這個被服廠在解放前屬于國民黨的軍工被服廠。早在辛亥革命后,這個被服廠就在湖北省武漢市市區興建。從30年代末期開始,作為從高作慶的爺爺去世以后就接過秉承祖業的漢派服裝傳人擔子的高作慶的父親高玉山,就一直在這個廠擔任服裝設計技師。1939年夏天,為了躲避日本鬼子飛機的轟炸,這個被服廠從武漢市進行了整體搬遷。先后輾轉湖南、廣西、貴州等省以后,最后在國民黨的陪都重慶市定根。所不幸的是,在被服廠從武漢市搬遷到湖南省衡陽市的時候,高作慶的奶奶被日本鬼子飛機投下的炸彈炸死了。1949年底,在重慶市解放后,人民解放軍收編了這個被服廠,后交由總后勤部管理。被命名為總后勤部601被服廠。他父親仍然在這個廠擔任服裝設計技師。在這之前,高作慶的父親與他一起在被服廠工作的母親向碧珍組成了家庭。解放后2年多以后,也就是1952年夏天,一個新的生命在這個家庭呱呱墜地。為這個家庭帶來了喜悅和笑聲。
此后,由于解放大西南的戰爭和抗美援朝戰事的結束,軍用服裝的用量大幅度的減少。同時,為了支援地方建設,總后勤部的領導決定將601被服廠進行縮編。于是,這個廠的工人一部分轉到了重慶市裕華紗廠。一部分被分配到位于南充市的四川省第二和第三絲廠。還有一部分人被安排到了綿陽市的綿陽絲廠。高作慶的母親向碧珍也在縮編之列,被分到了南充絲二廠。1953年3月,為了照顧孩子和夫妻關系,組織上同意了高作慶父親的申請,將他也安排到了絲二廠。從此,南充市便成為高作慶名副其實的的第二故鄉,伴隨著他的童年、青年和壯年時代。也見證了他60多年的苦樂甜酸和拼搏成長。
在高作慶的回憶中,他喜歡繪畫的起點,應該從1959年9月在南充縣高坪鎮都京壩三小讀書的時候算起。啟蒙老師就是學校從事美術課教學的楊國金老師。據他回憶,由于他非常喜歡畫畫,楊國金老師就對他另眼相看,經常利用課余時間單獨給他進行輔導,教他畫畫。
1965年9月,高作慶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位于南充縣高坪鎮白塔山下面的南充初一中。在這個學校里,擔任高作慶他們這個班美術課教學的,是畢業于西南師范學院美術系的王道政老師。王道政老師的專業知識非常好,至今,他給同學們展示的他繪制的那幅《旭日東升》的水彩畫中,一株高大的松樹在冉冉升騰的紅日下伸展著挺拔不屈的枝干的形象,仍然讓高作慶充滿回味,記憶猶新。
在初一中學習不到一年的時間,1966年5月,轟轟烈烈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高作慶與同學們一樣,加入到了停課鬧革命和紅衛兵大串聯的洪流。盛夏,冒著酷暑,他和他們班的20多個男女同學,與其他學校的100多個同學一起,差不多用了近半個月的時間,從南充徒步走到合川縣,然后經由北碚區到重慶市。然后再返回南充。
回學校以后,高作慶擔任了守護學校的任務。于是,在學校的圖書室,他開始大量接觸徐悲鴻、齊白石、黃賓虹等著名畫家的畫冊。從喜愛到產生濃厚興趣,從靜心欣賞到感悟大師們的美學思想,高作慶感覺自己已經對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極大的認知感。參照畫冊臨摹、白描,成為高作慶的特殊愛好。夜以繼日,不厭其煩的學畫,奠定了他日后繪畫的基本功底。
轉眼之間,就過去了2年多時間。1969年3月,高作慶與許多知識青年一道,響應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號召,上山下鄉,到廣闊天地去大有作為。
高作慶上山下鄉的落戶地點,是岳池縣羅渡區齊福公社十三大隊三小隊。與他同在一個知青點的,是他的兩個同學祝革新和陳以明。他們也是絲二廠職工的子女。三個人一同住在隊上的一間保管室里。
十三大隊三小隊的階級斗爭比較復雜。剛一到知青點,公社一個姓劉的書記就找他們談話,說為了便于集中管理,這個隊集中了整個公社的“地富反壞右”份子。他們占了隊里社員人數的一半。要求他們必須時時刻刻和那些人劃清界限,保持無產階級的革命本色?吹剿麄円荒槼泽@的樣子,劉書記楞了一下。直到他們表態盡請領導放心,劉書記才滿意地點了點頭。“其實,那些人并沒有在我們心目中留下很壞的影響。他們每天和我們一樣出工,一樣學習。只不過每個周末要向組織匯報一次勞動改造的思想”,高作慶深有感觸的對我說。
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知青點的生活是非常清貧的。田間地里的勞動,自己洗衣服,每天早上、中午和晚上收工以后必須靠生柴火煮三頓飯,日升而起就出工,月上中天還在勞作,成為他們三個人每天三點一線的標準生活方式。
最令高作慶難忘的是,在下鄉的好長一段時間,挑擔子的時候,由于左肩膀無法無法承受重擔,只好單獨用右肩膀來挑。百來斤的擔子,往往只能夠挑上幾十米,就已經感到力不從心,顫顫悠悠的了。但他們咬著牙堅持了下來。沒想到的是,通過一年多時間的努力,到后來,每個人竟然可以挑動150多斤重的谷子了。同時,在農村的兩年多時間里,他們還學習會了擔挖梨耙壘溝等多種農活。
看到三個娃娃都能夠吃苦耐勞,生產隊的干部和貧下中農都很喜歡他們。如果那家做了個什么好吃的,都喜歡請他們去作客。
至今,高作慶最難忘記的是,在下鄉后的第一個春節,也就是1970年春節,他們響應公社領導在農村過一個革命化春節的號召,留在了生產隊。初一那天早上,大隊的羅大義書記請他們到他家去吃臘肉湯圓,每個臘肉湯圓足足有一個碗那么大,吃在嘴里好半天都還香噴噴的情景。
由于知識青年有文化,辦生產隊的黑板報,在山崖上寫有關“戰天斗地,其樂無窮!”“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等大標語,也理所當然地成為高作慶他們的革命任務。后來,大隊和公社干部看到他們寫得不錯,也把大隊和公社的黑板報、大標語交給他們去完成。
1970年下半年,由于高作慶和祝革新有一定的文藝特長,他們兩個被公社選去唱革命樣板戲。高作慶飾演楊子榮,祝革新飾演少劍波。在半年多的時間里,每場演出,都受到貧下中農的熱烈歡迎。
1971年初,企業開始在知識青年中招工,大批知識青年由此離開農村回到城市。高作慶本來可以被招工到南充綢廠的。誰知道在進行政治審查的時候,有人揭發說高作慶的父親在解放前是國民黨的上校連長。這個至今在任何軍隊都不可能存在的軍銜,卻被喜歡捕風捉影的政審組采納了。高作慶到南充綢廠工作的想法只好泡湯。一個月以后,高作慶在絲二廠工作的母親向碧珍采用提前退休的方法,將他輪換進了南充絲二廠。
喜遇良師
到南充絲二廠后,100多個被招工和輪換進廠的知識青年在進行入廠培訓和政治教育后,全部被分配到座剿車間剿絲。
1972年初,廠工會的干部何亞光發現高作慶的繪畫基礎后,將他從車間抽出來參與廠里展覽室的布展工作。隨后,又派他到南充市去參加全市“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展覽廳的布展工作。
在參加全市“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展覽廳的布展工作期間,高作慶有幸結識了南充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畫家張重渝、閬中市第一中學美術教師張映寶、南充綢廠設計室主任喬中良、南充市第二輕工業局美術干事羅遠安和在抗美援朝前線畫畫,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又考入四川美術學院,在美院畢業后,又在四川人民美術出版社擔任編輯,后被下放到南充綢廠設計室的高級工藝美術師、著名水墨人物畫家李星武等一大批畫家和美術家。他跟著他們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使自己的專業知識,有了長足的長進。
1973年3月,完成南充市“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展覽廳的布展工作回廠以后,高作慶被分到工廠的織綢系統學習織綢牽經。其后不久,在1974年初,工廠決定要搞提花織綢。于是,高作慶被派到南充綢廠設計室去學習花樣設計。
南充綢廠設計室有兩個著名的美術家。一個是李星武。另一個就是60年代畢業于四川美院國畫系,后成為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的劉成才先生。在高作慶正二八經的成為了李星武先生的學生,跟著他學習絲綢織花圖案設計后,劉成才先生也經常給他悉心進行指點,使他進步很快。
李星武先生風趣健談,有本事卻非常謙和。所以人緣極好。在廠里,無論是老工人或者是青年工人,都喜歡和他打交道。那個年代物質非常匱乏,買肥皂、買線和買肉,都需要號票。如果在職工食堂,一個星期能夠用一張肉票吃一份醬爆肉,就是一件令人十分高興的事情了。因此,工廠里的青年工人要結婚時,經常來向李星武先生求畫,用作裝飾新房。一天,廠里的青年工人紋板工肖煥章來到設計室,他請劉成才和李星武老師幫忙用染料為他畫一幅帳聯。這個帳聯是以前大多數四川人夏季必須使用的,在床上掛的用來避蚊的蚊帳上美化蚊帳上端沿口,通常用白布或者白府綢來做寬度大約一尺左右的裝飾品。這種帳聯一般做成三方或者四方。大多數的帳聯上,都采用十字繡在上面繡上“喜鵲鬧梅”“花好月圓”“富貴牡丹”等圖案。這種十字繡非常費工費時,并且色彩過渡比較生硬。比如用編號為120的大紅轉變到編號為113的桃紅繡制桃花的時候,色彩過渡在經線和緯線上就有明顯的缺陷。而且價格較高,水洗以后掉色也比較嚴重。因此,肖煥章想到能不能夠請兩位美術家用染料畫一幅喜慶的畫,來點創意裝飾新房。沒有想到的是,他這不經意間的要求,卻引發了劉成才和李星武二位美術家用染料在絲綢服飾產品上繪畫的興趣。由此開啟了當代用染化料在絲綢服飾產品上的手繪之門。
由于這些手繪服飾和裝飾品能夠通過高溫固色和可以水洗,極大地降低了生產和使用成本,引發了全國絲綢手繪服飾產品熱銷,創新解決了手繪服飾產品不能水洗的一大難題。
因此,高作慶在認真向李星武老師學習圖案設計的同時,也把劉成才和李星武二位美術家發明的絲綢手繪技藝技巧熟記在心。開始大膽在絲綢上反復練習,反復琢磨,繪畫技法日益見長。
到己有一定特長,又能夠吃苦耐勞和刻苦鉆研的高作慶作為自己的弟子,李星武老師也非常高興。2年多的時間里,從白描到構圖,從單一布局到整體設計,從傳統手法到寓意創新,他不厭其煩,手把手的給予悉心的指導。讓高作慶感到受益匪淺。
名師出高徒。1976年9月,四川省紡織廳在成都市龍潭寺舉辦秋季被面設計選樣會。高作慶送去的9張設計稿,被選中了7張。起初,閬中綢廠設計室主任胡伯壽還認為這7張設計圖完全是出自于李星武之手。最后,當他知道這些設計圖完全是高作慶設計的以后,大吃一驚。并盛情邀請高作慶回南充以后一定要到閬中市他的家中做客。
1977年夏季,高作慶設計制作的用染料作畫的絲綢手巾,獲得了四川省旅游新產品銀獎。
1978年3月,高作慶設計的“三花被面”圖案,獲得了四川省紡織廳頒發的優秀花樣獎。
碧水漁舟(蜀繪絲綢染料畫)55cm×60cm
山鄉(蜀繪絲綢染料畫)55cm×60cm
蜀山秀色(蜀繪絲綢染料畫)48cm×58cm
春風含笑(蜀繪絲綢染料畫)68cm×68cm
雙鳥圖(中國畫)68cm×68cm
相伴荷池(中國畫)68cm×136cm
夏日相思(中國畫)68cm×136cm
升騰的色彩
1983年,南充絲二廠與上海服裝十四廠合作,先后組建了上海服裝十四廠南充分廠和滬嘉聯合聯合領帶廠。利用絲綢生產服裝、手帕、圍巾和領帶等。
高作慶承擔了組建服裝廠的任務。他的組織能力和設計能力,再一次在絲綢服裝的生產和美化中顯露出來。
在擔任經營副廠長期間,他干了2件非常漂亮的事情。第一件就是通過市場調查,把川棉廠積壓的8000多米素縐緞銷售出去。既為川棉廠解了圍,又為服裝廠實現盈利10000多元。第二件就是就將滌綸華達呢精做成為中山服。很長一段時間,這種中山服一直成為市場上的搶手貨。為服裝廠贏得了長期效益。
1988年5月,高作慶被調到南充絲綢科研所服裝研制室擔任副主任。在他的帶領下,服裝研制室搞了3條服裝生產線。
1992年,為了充分發揮自己在設計和彩繪方面的特長,高作慶采用停薪留職的辦法,與閬中綢廠設計室設計師姚少龍一起,開始把從江浙一帶盛行的絲綢潑染技藝用在新產品的開發上。彼此合作了長達5年的時間。
1998年初,高作慶與原南充綢廠美亞服裝公司經理李玉清一起,組建了南充市玉荷絲綢工藝品有限公司。開始大批量的生產包括服裝、領帶、睡衣、睡袍、絲棉被等絲綢工藝品。并開始大規模的用染料繪制絲綢工藝品。
2000年,高作慶為了全身心的投入絲綢潑染技藝和“蜀繪”的研發工作,他“買斷了”工齡,徹底地卷入了市場經濟的大潮。
此后,高作慶全身心地投入了“蜀繪”的研究和開發。他根據化學變換必須遵循溫度、壓力或者催化劑的作用的原理,反復試驗用染化料繪制的真絲產品在高溫下的裂變效果。經過數百次的反復試驗,終于獲得了理想的效果。
2002年底,高作慶經過多年的努力,吸收借鑒了秦漢帛畫工筆重彩的表現手法,創造了直接用筆沾上特殊配制的染化料在絲綢上勾線的方法,做工筆重彩的新工藝,并獲得成功。
2003年初,南充絲綢進出口有限公司進行了改制。改制不久,公司蘇明利總經理派唐蘇華到南充玉荷絲綢工藝制品有限公司尋找參加《香港四川周》的絲綢服飾產品。選中了高作慶用染化料繪制的真絲素縐緞女睡袍、女套裝睡衣和素縐緞大方巾。當蘇明利總經理把這三件樣品帶到成都展示在香港裕華百貨的客商面前時,香港客商贊不絕口。首筆訂單,就高達50萬元。開創了南充絲綢服裝首次用“愛膚爾”品牌出口的先河。為此,南充市繭絲綢公司蘇明利總經理非常重視,先后集中了南充各絲綢廠的設計人員精英,成立了以蘇明利總經理為所長,劉成才、高作慶、劉仕成為核心的“四川蜀繪絲綢研究所”和“南充絲綢科研所”。此后,經過長時間不斷努力和實踐,高作慶對該工藝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形成了“線下彩”、“線上彩”等多種真絲手繪的成熟工藝,為這一產品的批量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高作慶介紹,這種手繪絲綢新工藝,因其特殊的制作過程以及產品的原創性,一般藝人很難抄襲。產品作色在借鑒了漢代工筆重彩帛畫的基礎上又融入了現代流行色的元素。根據花的形狀和色彩運用素描關系進行著色,表現出的花鳥圖案更加具有立體感。與其他印線填色的隔離膠手繪產品形成了鮮明的工藝特征,成為繼蜀錦、蜀繡之后新的工藝珍品,可以毫不為過地稱之為“蜀繪”,成為四川絲綢工藝品中的三絕。
在擔任“四川蜀繪絲綢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后,高作慶又對漢代帛畫和晉代絹本繪畫進行材質、顏料、繪畫和相關文化內涵的研究。對江淅、上海、北京的絲綢手繪工藝及技藝進了研究比較。思考總結了“蜀繪”技藝特點,對其高溫固色產生的顏色彩變和類似的陶瓷窯變方法進行了反復對比。同時,他還在劉成才、李星武老師小寫意畫法的基礎上,進行了勾線色漿的創新,創造了“蜀繪”“線上彩”和“線下彩”技法,對其后期蒸化固色的溫濕度、壓力、發色固色效果進行了比選優化,形成了一套獨具特色的“蜀繪”工藝。
所謂的“蜀繪”“線上彩”技法,實質上是將工藝美術師勾化的圖案放置在即將繪圖和著色的絲綢半成品上,由其他的美術工作者進行繪畫和著色。然后再進行高溫固色處理?芍^是依照葫蘆畫瓢,進行批量絲綢產品的生產。其技術含量要求不是太高。
所謂的“蜀繪”“線下彩”技法,必須由技藝非常高超的工藝美術師親自在絲綢半成品上勾圖、繪畫和著色,來不得半點虛假。所以這種技法對工藝美術師的要求非?量。其產品的表現為單一性和獨一無二的不可復制性。
幾年前,我親眼目睹了高作慶用“線下彩”技法繪制的絲綢山水畫,那種染料在通過高溫裂變后在絲綢產品上產生的山峰與山谷、云彩與天空、樹木與溪流、人物與自然之間層次分明的變化,真可謂達到了廬山錦繡谷上天空中千變萬化的云海的效果。大大超過了用宣紙繪制的中國畫的效果。
在高作慶的帶領下,全所人員共同努力,研發出了蜀繪絲綢套裝睡衣、睡袍、晚禮服、手巾、鏡擦、領帶、裝飾團扇、折扇、絲綢《社火》掛屏、絲綢染料畫、二次疊畫高擋絲綢服料、真絲手繪六件套床品等一大批具有巴蜀文化、三國文化的特點和千年綢都南充市的絲綢文化氛圍那種三合一的質地優良、內涵豐富、工藝特色鮮明,精美的“蜀繪”絲綢服飾產品和工藝品。
2005年9月,在杭州國際絲綢博覽會上,高作慶設計的《蜀繪真絲和服女睡袍》、《真絲鏡擦》、《純棉繩繡桑蠶絲被》被評為絲綢博覽會絲綢新產品金獎。
2007年初,高作慶用染化料試畫了一幅四尺大的《蜀山秀色》山水畫,高溫固色后出來的彩變效果讓我非常驚奇!畫面水墨蒼潤,遠山流云自然生動,墨色交搭所產生的復色變化層次豐富,與宣紙繪畫大不相同,讓人驚艷叫絕!
從2007年至2013年,歷經7年的艱苦探索,高作慶創新繪制的絲綢染料山水畫獲得了四川省工藝美術協會理事長余國華先生和省內外專家的肯定。創新設計的蜀繪絲綢染料山水畫先后獲得四川省第4屆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第49屆全國工藝品、旅游紀念品“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優秀獎等多項獎勵。2014年6月,他創作的扎染《花影》,獲得第15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國際藝術博覽會“中國原創獎”銅獎。
2012年11月20日,四川省經信委在成都召開了《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四川卷》第二次編撰工作會議上,余國華理事長正式宣布:經省內工藝美術界的國家級大師和專家對蜀繪技藝分析,一致認定:“蜀繪藝術個性鮮明,工藝獨特,是我國花畫工藝的一個創新。”“蜀繪”成為四川省的“蜀錦”與“蜀繡”配套的絲綢工藝品三絕。并單獨成章編入《中國工藝美術全集-四川卷》。
與此同時,高作慶進一步加快了有關巴蜀文化、三國文化、絲綢文化和“蜀繪”的內在關系的理論研究步伐。他撰寫的《淺析近代西南地區手繪絲綢服飾的起源與發展》一文,被列入2006年《全國絲綢產品設計研討會論文集》。同年3月,他受邀出席了在杭州市舉辦的研討會,并作了專題演講。他撰寫的《當代西南地區絲綢手繪的設計》、《絲綢手繪產品的文化內涵發掘與產品創新》的論文,分別發表在2006年11月和2009年3月的國家級刊物《絲綢》雜志上。擴大了“蜀繪”在全國的影響力!他提出了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是當代絲綢手繪復興期,南充是當代絲綢手繪發源地之一的論據。目前,他對這一斷代時間的提法和研究巳得到國內同行和中國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傳媒動畫學院的裘海索、袁宜萍和浙江工業大學藝術學院楊杰等教授和專家的認同。南充市由此被列入全國有代表性的絲綢手繪原產地。
2015年12月,由于在“蜀繪”上取得豐碩的成果,高作慶被四川省工藝美術協會授予“四川省工藝美術大師”稱號。
高作慶并沒有停步。他說,他最快樂的人生,就是讓“蜀繪”更加完善,更加絢麗多彩!就是讓色彩永遠升騰在絲綢的經緯與自己的夢幻之間!